商品详细介绍
味苦;性微寒;有DU。
【归经】肺;肝经
【药性】苦、辛、凉。有DU。归肺、胃、肝、脾经。
【功效】祛痰;散结;逐水;拔毒;杀虫。主痰饮咳喘;水肿;瘰疬;疥癣;无名肿毒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适量,熬膏外敷或研末调敷。内服:煎汤,3-9g;或入丸剂。
【附方】①治颈淋巴结结核已破成管:猫眼草煎熬成膏,适量外敷患处。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②治癣疮发痒:猫眼草研末,香油或花生油、猪油调敷患处。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
【主治】
(1)败毒抗癌,用于癌瘤积毒:
(2)逐痰散结,用于痰饮肿结:
作用
1.镇咳、祛痰、平喘作用:耳叶大戟地上部分提出的黄酮甙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镇咳作用,小鼠酚红法亦表现祛痰作用,但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哮喘无预防效果。
2.抗菌作用:酒精浸剂(1∶1000)、水煎剂(1∶300)试管内对结核菌有抑制效力,据云对肺炎双球菌、甲链球菌、卡他球菌、流感杆菌亦有抑制作用。
化学成份
地上部分含山柰酚(kaempferol),槲皮素(quercetin),槲皮甙(quercitrin),山柰酚-3-L-鼠李糖甙(kaempferol-3-L-rhamnoside),6,7-二羟基香豆精(67-dihydroxycoumarin)。种子含猫眼草素(maoyancaosu)。
临床应用
**慢性气管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