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详细介绍
乌蔹莓
【来 源】为葡萄科 植物乌蔹莓的全草或根。
生于旷野、山谷、林下、路旁。主产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广东。
【采收和储藏】夏、秋季割取藤茎或挖出根部,除去杂质,洗净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【药用植物栽培】
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。生长适温为25-30℃,喜半荫环境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庭院、篱旁、林缘等均可栽种。
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和种子繁殖。打插繁殖:于春季选取粗壮茎蔓,截成长12-15cm的小段作插稳,按行株距15cm×(3-4)cm斜插入苗床, 20d左右,生根长叶时,按行株距40cm×40cm移栽。种子繁殖:于春季播种育苗。条播,行距15cm,将
种子均匀括人沟内,覆土2-3cm,浇水保湿。当苗高20-25cm时移栽。此外,还可用压条和分株繁殖。 田间管理 当苗高30cm左右时可搭架缚蔓,以利藤蔓攀援。在6、7月,追肥1-2次。
【生药材鉴定】
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扭曲,有纵棱,多分枝,带紫红色;卷须二歧分叉,与叶对生。叶皱缩;展平后为鸟足状复叶,小叶5,椭圆形、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,边缘具疏锯齿,两面中脉有毛茸或近无毛,中间小叶较大,有长柄,侧生小叶较小;叶柄长可达4cm以上。浆果卵圆形,成熟时黑色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
【气味】酸、苦、寒、无毒。
【归经】心;肝;胃经
【功能主治】
清热解毒,活血散瘀,利尿。用于咽喉肿痛、疖肿、痈疽、疔疮、痢疾、尿血、白浊、跌打损伤、毒蛇咬伤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;研末、浸酒或捣汁。 外用:捣敷。